2025年8月4日,应急管理部正式公布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经应急管理部第1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旨在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上位法,构建“一规程四细则”的煤矿安全规范体系,并回应三大核心需求。
《煤矿安全规程》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准则,其 2025 版修订有着坚实的基础与依据。在法律法规方面,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定,确保与国家整体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无缝对接,为煤矿安全监管提供清晰明确的法律遵循。
一、修订背景:筑牢安全底线,回应行业变革
法律衔接方面,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等强化惩处的法律要求,确保规程与法律惩戒机制形成合力;事故教训层面,汲取煤矿冲击地压、透水等重特大事故暴露的漏洞,通过制度完善堵塞安全管理盲区;技术革新领域,规范全断面掘进机、智能化开采等新技术安全应用,使安全标准与技术发展相适应。
二、核心修订:五大领域全面强化
安全管理“清单化”。机构设置上,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高瓦斯、冲击地压等矿井需设专职副总工程师及独立防治机构;
制度清单方面,强制建立18项制度,新增“三违”管理制度,明确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界定标准与处置流程。
隐蔽致灾普查首次写入总则,要求每3年修编地质报告,对违规关闭煤矿的行为严肃追责。
技术设备“智能化”。淘汰落后工艺,禁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全面推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安全准入环节,矿用设备需持安全标志,建立全生命周期台账;瓦斯治理升级,突出矿井开工前须将瓦斯压力降至2MPa以下,并完成地面预抽。
人员资质“专业化”。关键岗位实行专职化,防突工、探放水工须专职配备,防突机构负责人需5年以上经验;全员培训要求严格,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禁止上岗,井下人员须佩戴智能定位卡;救援力量建设方面,煤矿须建立专业救援队,每年全员应急培训、半年演练1次。
灾害防治“精准化”。针对冲击地压矿井新增独立章节,明确防治要求,禁止核增产能,现有矿需重新评估核减;避险系统建设有明确时限,2026年前所有采掘工作面须完成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创伤急救方面,强制配备救护车辆及全套急救装备。
监管处罚“严厉化”。合规门槛提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明确事故责任追溯机制;鼓励露天煤矿开发,细化井矿设计深度与井筒选址标准。
三、、修订历程:科学决策广纳民意
2024年9月: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收到48条有效建议;
2024年12月:安标国家中心组织专家研讨矿用装备安全标准;
2025年7月7日:应急管理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2026年2月1日:正式施行,预留半年过渡期。
四、行业影响:安全与成本的再平衡
安全红利。预计重大事故率下降20%,职业病风险显著降低;智能化推广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企业挑战。成本压力方面,中小矿年增人力成本约200万元(如专职副总工程师等); 技术投入需求加大,瓦斯抽采、智能监控系统改造需千万级资金;产能限制方面,冲击地压矿井面临产能核减,生产布局需重构。
五、权威声音: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专家表示:《规程》将‘风险预控’理念贯穿始终,推动煤矿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控。企业需加快技术升级,将合规成本转化为长期安全效益。”
某大型煤企负责人认为,新规倒逼我们加速智能化改造。短期阵痛难免,但无人化采掘既是安全必需,也是行业未来。
结语:
2025 版《煤矿安全规程》以 “科技兴安、精准治理” 为核心,标志着我国煤矿安全治理迈入事前预防新阶段。随着 2026 年 2 月施行日期临近,煤矿企业需加快制度调整、技术升级与人员培训,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