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信息网网站!
www.yjaqfh.cn18183620002
手机版
政策解读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修订解读:筑牢安全防线,护航煤矿高质量发展

煤矿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生产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5年7月7日,应急管理部第17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2025版规程”),并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以法律法规为根基,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对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进行全面升级,旨在筑牢安全防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修订背景、核心内容、创新亮点、实施影响及深远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结合案例与数据,展现新规对行业的全方位重塑。

一、修订背景:法治要求与现实挑战的双重驱动

法律法规的衔接与落地是此次修订的重要考量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安全生产领域重大责任事故入刑门槛,处罚更为严厉。修订规程是衔接上位法、构建“一规程四细则”规范体系的必要之举。同时,《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配套文件陆续出台,需通过规程统筹协调,形成系统性安全标准。

技术变革与风险升级倒逼规程完善。随着煤矿机械化、智能化进程加快,全断面巷道掘进机、智能采煤工作面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但传统规程未能覆盖新技术的安全标准,需补充细化条款。此外,深部开采、高瓦斯矿井数量增多,冲击地压、透水等灾害风险加剧,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事故教训的警示推动源头治理。近年典型事故数据显示,20202024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虽逐年下降,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原因集中于瓦斯管理不到位、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缺失、违规操作等,倒逼规程强化源头治理,堵塞安全漏洞。

二、核心内容:全方位升级安全管理体系

制度清单实现全覆盖新增18项安全生产制度,包括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管理等。其中,“三违”管理制度首次纳入规程,明确行为界定、处罚流程及积分考核机制,有效遏制人为风险。

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并按灾害类型(如瓦斯、水害、冲击地压)设置独立防治机构,机构负责人须具备高级职称或5年以上实践经验,确保专业力量满足安全管理需求。

三、技术设备:智能化与淘汰落后并重

强制淘汰落后工艺明确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淘汰设备目录(如单体支柱放顶煤工艺),违者处以最高50万元罚款。

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要求矿井全面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如井下无人值守变电所、远程监控采煤系统等。矿用产品必须取得安全标志,并建立“采购使用维保报废”全生命周期台账。瓦斯防治水平显著升级突出矿井必须实施地面预抽瓦斯,将瓦斯压力降至2MPa以下方可开工,并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浓度变化。

四、人员管理:专业能力与培训双提升

关键岗位实行专职化防突工、探放水工、瓦斯检查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专职配备,不得兼职其他岗位,且每年需接受不少于48学时的复训。

   全员培训提出刚性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井下新工人实习期不少于 4 个月,期间不得独立作业。同时,井下人员必须佩戴智能识别卡,实现精准定位与轨迹追踪,严防超员作业。

五、应急能力:救援与避险系统全覆盖

救援队伍建设得到强化。煤矿必须组建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配备正压呼吸器、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每年开展1次全员应急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避险系统明确时限要求所有采掘工作面需在2026年前完成“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建设,确保事故发生时人员可快速撤离至安全硐室,保障生命安全。

六、监管执法:处罚升级与普查常态化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常态化。煤矿每3年需完成一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并修编报告,内容涵盖采空区、断层、瓦斯富集区等,数据与监管部门共享,未落实者责令停产整顿,从源头管控风险。

冲击地压实施专项治理新增独立防治章节,要求此类矿井不得核增产能,现有矿井需重新评估并核减产能。例如,某省冲击地压矿井产能从原计划的500万吨/年核减至300万吨/年,有效降低灾害风险。

   关闭煤矿明确法律责任违规关闭煤矿若不移交完整地质资料,将追究矿长及主要责任人刑事责任,最高可处5年有期徒刑,强化责任追究的严肃性。

七、创新亮点:精准施策,贴近实战

数据化与动态管理更趋优化测风制度“每旬测风”调整为“每10天”,避免大月31天无法落实,提升操作性贯通巷道停工范围从“整个采区”缩小至“贯通影响区域”,由总工程师根据地质条件精准划定,平衡安全与效率。

分级分类防治更加科学。瓦斯排放实行分级管控根据瓦斯浓度与巷道长度划分“一二级”排放流程,明确风量配比、设备要求,杜绝“一风吹”引发爆炸风险水害防治实施分区管理将矿井划分为“红黄蓝”三色风险区,红色区域禁止采掘作业,黄色区域需边探边采。

   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推广AI视频监控在瓦斯抽放泵站关键岗位安装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违章行为并实时报警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矿用设备、安全培训记录等数据上链,防止篡改,提升监管透明度与公信力

八、实施影响:重塑行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成本与效益实现平衡。短期内,企业需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培训人员,成本有所上升。例如,某大型煤矿预估智能化改造需投资 2 亿元,但长期来看,自动化技术可降低劳动强度,智能监测能提升灾害预警能力,事故率下降将释放产能潜力,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行业格局加速优化。中小煤矿因资金、技术不足难以达标,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国有重点煤矿率先应用 5G + 井下通信、机器人巡检等技术,形成可复制的智能化示范模式,引领行业升级。

社会效益持续凸显。智能识别卡、避险系统建设等硬约束,将减少井下伤亡风险,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感;规程同步强调绿色开采(如矸石回填、瓦斯发电利用),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兼顾安全与环保。

九、深远意义:法治引领,构建本质安全体系

践行 “人民至上” 理念,通过技术升级与制度约束,将 “生命至上” 从口号转化为可执行标准,筑牢矿工安全防线;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以规程为核心,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煤矿安全监管从 “人海战术” 转向 “智慧监管”;注重国际对标与自主创新,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等煤矿安全标准经验,结合我国地质条件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

结语

《煤矿安全规程》2025 版的出台,不仅是技术条款的更新,更是煤矿安全治理理念的革命性升级。它通过法治手段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用科技力量化解传统风险,以制度约束压实各方责任,为煤矿安全生产构筑了立体化的 “防护网”。面对能源保供与安全生产的双重挑战,新规将引导煤矿企业走出 “重产量、轻安全” 的误区,迈向 “本质安全、绿色智能” 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随着规程的深入实施,我国煤矿行业必将以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姿态,支撑国民经济行稳致远。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