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也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参与,树立协同共治的理念,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全面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民齐者强。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源”和“本”,发动一切力量,盘活各类资源,历经坎坷而奋发进取、历尽磨难而百炼成钢,换来了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把筑牢人民防线摆在重要位置,既抓“牛鼻子”责任到人,又下“一盘棋”群策群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快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社会共治格局。
要始终把“人”这个关键因素摆在首位。应急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兼具系统性、突发性、反复性、复杂性等特点,涉及时时、事事、处处、人人,而人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种声音——“负责人管安全就好了”“这是政府部门或者专业机构的事”“没有威胁到自身,所以不用上心”。殊不知,在安全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德国当代社会学家乌利希·贝克曾说,一场风险或灾难的来临,在其影响范围内个人和群体都难以逃避,因此风险社会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风险文化,也呼唤着一种责任共担的风险价值。
要在体系上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埋下祸端。其中,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要提高管理智慧,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穿透式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问责利器作用,严格追究事故企业及监管部门、地方党委责任,将各方责任人推到第一线,监督其亲自抓生产抓安全,做到责任与管理链条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要在市场上进一步规范和激活各方资源,借势造势、形成声势。应急管理是道综合题,多方解题是王道,种种来自基层治理一线的实践探索,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成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四川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聚焦灾害、安全事故、家庭应急等场景应用的重点安全应急装备,专项资金倾斜支持优质项目,陕西大力发展应急产业;灵活运用灾害民生保险,因地制宜、定制化服务,安徽旌德县用“小资金”撬动“社会参与”……未来,期待更多“巧心思”“金点子”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共同做大做活社会参与的大盘子。
要在宣教上大力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能力,入脑入心、形成动力。牢牢抓住“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等关键节点,精心策划、有力组织,以此带动常态化的宣教活动走深走实。继续指导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带动各级创建地方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充实灾害信息员队伍,扩大“全国安全生产举报系统”小程序知名度,“唤起工农千百万”。将群众能力提升当做宣教工作的试金石,摒弃只管“自说自话”“埋头做事”工作方法,加强效果跟踪,及时复盘改进,并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巧用媒介、创新形式、增强深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执笔:周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