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1月20日起,广西出现今年首次寒潮天气,高寒山区和桂北有小到中雪、雨夹雪、冻雨等天气,其中桂林、柳州两市北部有大雪到暴雪。为做好本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启动自治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全力以赴把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滚动会商,以练促防
1月19日,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举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有效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指挥体系和部门协同联动能力。桌面推演以防范应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总体背景,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设置演练场景,设置了交通保畅、电力保供、能源保障、民生保稳4个突发情况应对处置场景,有效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指挥体系和部门协同联动能力。桂林市灵川县举办非煤矿山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边坡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模拟在经历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后,灵川县洋华建材有限公司采场边坡发生坍塌,造成1名工人被石块掩埋遇险和1名工人被困挖掘机内。随后启动政府、企业两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前置力量,主动防范
1月20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调派广西应急雄鹰行动队携带全套通讯装备分别前置在龙胜、资源、三江、融水等重点地区,协助当地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指挥调度畅通,并将灾害现场视频图像采集回传当地市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和自治区应急指挥中心。
与此同时,受本轮寒潮影响较大的桂林、柳州、河池等相关市县也紧急行动,密切关注天气,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桂林市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做好救援救灾工作准备,市本级现储备了棉被1万余床,帐篷3827顶,毛毯2270床,防寒服5921件,棉大衣1969件,保暖内衣6436件,应急救灾救援包750件等救灾物资5.3万余件。交通运输部门预置应急抢险队伍161支、应急抢险人员4052人,除雪车、救援车等应急装备1094辆;投入使用撒盐作业车、融雪撒布机3辆。广西电网公司安排电力抢险应急队伍232支6000多人,提前储备各类应急发电装备1800多台、照明装备680多套,卫星电话630多台,调拨预置了56台发电机到桂林网区,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河池市辖区内626名综合应急救援抢险队伍、600余名网区应急队伍、388个道路交通抢险队伍等均全部实行24小时值班待命,确保随时进行应急处置。
战风斗雪,除患保安
1月22日的桂林、柳州、河池北部、贺州北部、来宾北部等地区,绵绵大雪漫天飞舞,高寒山区存在冰冻灾害风险。各地相关部门迅速以“动”制“冻”。自治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派出3个工作组赴桂林、柳州、河池等受灾较重地区指导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为及时解决道路结冰问题,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016人次,资金101.36万元;使用撒盐作业车、融雪撒布机268辆次,固态融雪剂110吨;铲冰除雪里程 173公里。
为降低冰冻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派出5个粮油巡回指导组及渔业调研组下沉一线到重点地区指导种植业、养殖业防冻减灾。柳州市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30余人次加强寒潮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指导,努力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池市减灾委在第一时间跟踪调度救援救灾进展情况,督导受灾县(区)做好受灾情况的核实和汇总,及时拨付应急救灾物资。目前已投入抢险救援救灾人员200余人次,进行灾情核查、交通疏通及送御寒物资等工作。1月22日上午,桂林市叠彩区减灾委、区应急管理局在尧山道路上劝阻车辆上山,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联合大河乡铲除道路上的冰雪,杜绝因道路结冰、发生车辆侧滑事故,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桂林市灵川县应急、交通等部门加强巡查,对危险隐患路段及时竖立警示牌、警示标语,并开展除冻、除险作业,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组织各乡镇网格员开展安全劝导及宣传工作,并由各村组织抢险应急进行道路抢险。
及时救助,温暖民心
为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确保他们温暖过冬,连日来,各地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及时将御寒物资及生活物资送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柳州市鹿寨县按照每个乡镇保障100人的标准集中采购棉衣、棉被、帐篷等救灾物资并前置到各个乡镇。截至目前,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会同财政厅指导各地已累计发放中央冬春救助资金1.79亿元,调运发放棉被、棉衣、防寒服等御寒物资4.2万件(套),并督促各地摸清困难群众底数,精准确定救助对象,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