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理念,协同发力推动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形成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执行规范、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良好态势,涌现出诸多先进经验。
在责任体系构建上,应急管理厅联合多部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监管责任,各盟市细化分解任务,指导企业制定 “一企一策” 落实路线图。其中,乌海市实施 “安全文化建设积分制考核”,呼和浩特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精准施策强化责任闭环落实。
班组建设方面,各地以班组为基层单元,创新推行多元化管理制度。包头市设立 “班组安全管家”,鄂尔多斯市开展 “班组安全积分擂台赛”,巴彦淖尔市创新 “班前五分钟安全微课堂”,通过贴近实际的举措筑牢安全生产 “第一道防线”。
安全文化宣教形式丰富多样,赤峰市建成 “VR 安全体验中心”,锡林郭勒盟打造 “安全文化长廊”,呼和浩特市组织 “家属安全寄语” 活动,乌海市开发 “安全积分超市” APP,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督导考核环节严格有力,自治区组建专项督导组开展全覆盖检查,阿拉善盟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 “安全体检”,呼伦贝尔市对推进不力的企业约谈,乌海市推行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模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科技赋能成效显著,乌海市搭建 “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阿拉善盟引入 AI 视频监控,呼伦贝尔市试点 “智能矿山管控平台”,包头市推广应用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各地注重培育特色品牌,如鄂尔多斯市构建 “五维安全文化体系”,包头市打造 “安全积分超市”,赤峰市实施 “安全文化进家庭” 计划。同时强化人文关怀,锡林郭勒盟设立 “心理咨询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常态化开展 “安全家庭日” 等活动,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安全责任感。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自治区建立安全文化建设动态评估机制,将建设成效与企业信用等级、评优评先等挂钩,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也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讲持续深化 “安全文化 + 科技创新 + 责任落实” 融合模式,力争 2025 年底培育 100 家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全面提升全区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