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信息网网站!
www.yjaqfh.cn18183620002
手机版
企业
安踏智造:当传统车间遇见数字未来

作者:安踏(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当体育用品市场的比拼从logo辨识度转向“背后功夫”时,安踏在车间和仓库里的悄悄改变,已经攒出了不一样的底气。从晋江造粒车间里自动运转的生产线,到遍布全国的智能仓库,这家从晋江起步的企业,正用 生产更扎实”与“货更利落” 的两头使劲慢慢把体育用品老本行,做出了新味道。

体育用品的生产车间,早就不是埋头踩机器的模样了。安踏集团这些年在车间里下的功夫,藏在每双鞋、每件衣服的生产细节里——用技术给生产线搭“脚手架”,靠数据让效率提上来,从鞋材车间的 5G 全连接网络到服装厂里会“跑”的吊挂系统,不同品类各有各的巧办法,慢慢攒出了自己的本事。

就说做鞋子的地方,不同园区各有各的拿手好戏。晋江五里园区的鞋材车间,是国内第一个全用 5G 的鞋材厂,AGV 小车在 5G 信号指挥下,一天能自己搬 1000 多次物料。工人师傅说以前光搬料就累得够呛,现在机器跑腿,生产效率高了 17%,厂里管理也省了 11% 的成本而且入选2023年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项目。同时,旁边的池店园区更厉害,搞出了会转弯的九宫格辊筒移载 AGV,一条线少了 2 个搬运岗位,一年能省 14.4 万,裁片配得又快又准,比原来强了 60%。这些法子还被省里评了标杆,算是给行业蹚出了点新路子。

   就说 EVA 造粒那条线(数字化自动产线),现在活脱脱一个“全自动厨房”—— 智能称重系统像掌勺师傅般精准配原料,自动化传送带自动把料送到下一站,从头到尾一个人盯着操作台就能管全程,再也不用一群人围着机器转。旁边的 RB 密炼线更机灵,“一键启动”就代替了弯腰称重,机械臂码垛比人工搬得又快又稳,不仅省了不少人力,产品质量也稳多了。这些改动看着简单,账却很实在:一年能省下 89.7 万度电、少排 525 吨二氧化碳、全流程100%自动化、人效提升了 43%,一条线的产能直接翻了倍。现在整个车间从头到尾都不用手碰,既干净又高效,算是把“聪明劲儿”和“绿色范儿”拧到了一块儿。

服装生产同安区首创的柔性可重构全流程吊挂系统,像个灵活的“调度员”,把 4 类车间的活儿整合到一起,产线和站位能实时重组调整。裁片在轨道上自己找最优路线流转,生产周期一下子压缩了 23%~30%(从原来的 15-30 天变成 10-23 天),产能也提升了 18%~21%。从裁剪到挂片、生产再到后整,全靠PLC/MDS 物联系统串起整条链路,流程效率提升 30% 以上。深度集成的MES系统就像生产制造的“中枢大脑”,排单、调度、生产、质控等九大模块无缝衔接,生产效率提高 24%。每件成衣都有专属 ID,员工带着RFID 卡,全流程数据 100% 覆盖,再也不用手工报账,数据采集效率提升 38%。

系统还能实时分析产线动态平衡,及时预警站位瓶颈信息(预警准确率≥90%),动态优化生产节拍。产前有 360° 模板机、花样机帮忙,后有自动整烫、包装、分拣装箱设备收尾,还预留了充足的软硬件冗余接口,确保能平滑适配未来的技术升级。

工人师傅们都说:“这些智能系统把复杂的流程变简单了,干活儿顺多了!”安踏长汀区服装车间里,一场关于羽绒服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走进国家专利设计的一体化智能充绒车间,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没有漫天飞舞的羽绒,只有安静运转的自动化设备。"

有着15年工龄的张师傅指着自主研发的自动拍绒机说:“以前充绒工序是最让人头疼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台‘神奇设备’不仅将车间的粉尘排放减少了整整50%,更实现了细绒100%回收循环利用,让每一克珍贵的羽绒都物尽其用。”

还有一套神奇的棋盘式吊挂系统可实现不同工位任意组合拆分,16条智能吊挂线叠加智能变轨;智能立体仓则通过智慧订单调度系统实现全自动化作业,能根据订单紧急程度灵活调整生产优先级,为多品牌、全渠道的供货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当品牌多了,门店超万个,怎么让货又快又准地送到?安踏集团设计的“6+N” 物流网络——以晋江、苏州、廊坊、郑州、成都、佛山6个区域总仓为枢纽,联动10多个云仓形成全国覆盖。这种布局让线上线下订单实现“就近发货”,时效较传统模式缩短 2 天。目前已实现国内 90% 以上的订单可在 48 小时内送达,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需求。DTC模式更具颠覆性——90%以上商品从总仓直送门店,跳过中间环节,不仅让FILA等品牌的新品上架速度提升 30%,更让终端库存周转效率提高25%。不过DTC模式对安踏集团原有的物流体系出了不少难题——拆零作业量和订单交付时效性,都要求仓储仓库必须更灵活

晋江中央仓首次升级时,团队放弃了已获预算的零拣分拣机方案,用料箱机器人,全面引入其创新的“货到人”智慧物流。在约4800平方米、5米仓库里,入库、存储拣货区域规划得特别巧,纸箱和料箱混合入库、出库都能应付,灵活适配ToB和ToC两种不同业务形态的订单处理,轻松实现每天超15万件的出库。

而晋江中央仓再次升级时,用上了闪攀机器人,仅需一种机型,通过爬升臂与单边货架导轨接驳,每天完成出库超40万件。继晋江仓项目之后,安踏集团持续对苏州仓、廊坊仓和成都仓等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投入,以支持其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物流和供应链升级,安踏完成区域仓及云仓全国布局货品平均周转时间缩短15天以上,单件物流成本也降超20%。各仓配节点形成数据互联智能单元,配送效率提升化作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安踏正以物流为笔,书写从 “中国智造” 到 “全球流通” 的产业变革新叙事。

                  协同向新:人与系统的价值共振

不管是生产车间还是物流仓库,安踏的这些新变化里,始终带着对人的关照。生产线上,传统工人转型为设备监测员,活儿轻了,工资还稳;仓库里,管理员不用再推着叉车找货,守着工作台等机器人送料就行,培训后很快就能玩转数据系统。这种人和系统的默契,正朝着更大的目标使劲——2025年 6 月19日启动的安踏集团体育用品产业创新加速器,就专找物流智造的方案精度更高、更加智能、更加灵活柔性的自动化设备,辅助工厂及仓储物流提效的智能技术,颠覆性的生产工艺等。当生产智造的“地基”与物流的“血管” 形成合力,不能帮自己往全球走还能给整个行业蹚出条能复制的升级路。

从车间智能产线到全国的智能仓网,安踏集团的每一创新都围着一个念头转:让体育用品从生产到送到你手中的全链条,既高效又充满温度。这或许就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从 “规模领先” 到 “价值引领” 的关键一跃。

                                                                                                              编辑:谷老师  黄老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