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巡检员刘传利发现电弧炉炼钢用氧枪滴水异常,立即通知主控室停机并报告,成功避免一起漏水爆炸事故,获得1000元现金奖励;江苏(镇江)柳工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内部办公平台开展事故隐患申报,每季度评选获奖励的内部报告案例和隐患上报优秀班组,今年以来已接报事故隐患102项……2月20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该省第四批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
“江苏工业企业面广量大,我们把推动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作为切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着力从解决不愿报、明确报什么、完善怎么报上探索实践。”江苏省安委办、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省煤矿和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全省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今年以来累计内部报告问题隐患18.6万项、发放奖励1300余万元。
专题部署 明确为啥报报什么
“深入开展‘我是党员、安全有我’‘查找身边的隐患’等活动,及时宣传企业典型经验”“推动化工和危化品企业全部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制度并与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挂钩”“将省属企业开展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常态化督查重点内容”……在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推动建立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工作部署会上,该省工信、住建、交通、应急管理、国资委等部门单位围绕相关做法,进行了热烈讨论。
“这次会议主要是凝聚共识,重点围绕解决为何报、报什么、怎么报、不愿报、报得好5个问题,统一各重点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单位的思想和行动。”江苏省应急管理厅调查评估和统计处处长薛宽亮介绍,去年7月国务院安委会部署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工作以来,江苏省安委会迅速组织学习,印发江苏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6月底前推动煤矿、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实施该机制。
“在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奖举报中,为什么员工举报比例偏低?我们分析,主要是员工怕被‘报复’。企业不情不愿,员工就容易瞻前顾后。内部报告奖励相当于由‘暗’走向‘明’,企业花小钱办大事,也能把员工最熟悉生产作业情况的优势发挥出来。”薛宽亮说。
内部报告报什么?江苏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聚焦“人、机、环、管”四方面,重点报告人的不安全行为、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
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事故隐患辨识能力,该省各地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指导。比如,南通市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事故类比排查,督促企业用好别人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隐患。常州市在工矿商贸领域全面推动建立事故隐患内部“吹哨奖”制度,提供《生产经营单位常见和重点隐患清单》等,鼓励“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重大隐患重奖”。
科技赋能 让员工方便报随时报
2月19日,记者在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集团)物流中心铁水站看到,在员工日常进出口处,张贴着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公示,上面清楚写明了事故隐患的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和对应奖励。
借助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省应急管理厅上线报告公告模板,指导广大企业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立报告奖励公告牌,让员工清楚如何报告、报告什么、怎样获取奖励等,激发参与热情。
“我们集团有20个厂区1万余名员工,各厂都建有微信群。我们鼓励员工‘随手拍’,将隐患照片发到微信群,并简单描述隐患情况及其所在位置,群里的安全员会立即前往处理。”南钢集团安全环保部管理人员吴钢告诉记者。隐患整改后,南钢集团也会在微信群里公示,各厂区则根据隐患的“轻重缓急”,对员工给予奖励。
近期,南钢集团物流中心铁水站员工徐强新被评为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级“安全之星”。去年11月,徐强新在指挥运输作业时,发现铁水鱼雷罐车的轮对在钢轨上运行时发出异常声响。“车辆全部牵出货位线后,我赶紧检查了一下,发现货位线最外侧的铁路线钢轨严重坑洼不平,可能导致火车脱轨,便立即拍照在微信群中反映。”徐强新说,问题很快得到回应,隐患得以迅速整改,他个人也获得1000元现金奖励。
记者注意到,在推进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设工作中,江苏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灵活采用微信小程序、电子邮箱、网络办公平台等方式接收隐患报告,以方便员工及时报告、随时报告。
比如,阿姆斯壮地面材料(中国)有限公司依托“钉钉”建立隐患上报平台,通过“随手拍”方式,去年获取员工上报的隐患475项,数量较之前用纸质汇报卡时增加近5倍。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淮阴发电公司开发安全隐患“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增设二维码扫码报告功能,便于员工随手拍摄、即时上传,也推动了隐患报告数量的增加。
用好数据 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度
“以2月19日为例,当天新报告33项隐患,分布在公司氯碱、热电、有机车间,目前已完成整改2项。”2月20日,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祥化工)安全总监邵波打开公司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边查看边对记者说。
员工在排查发现的隐患处系挂“红丝带”,上面写清发现人、隐患简述、发现日期等信息,企业对隐患进行认定后,给予发现人一定物质奖励——在扬州市,隐患排查激励“红丝带”活动已在5300余家企业推广。作为该项活动的发源地,瑞祥化工目前不仅将活动范围拓展至承包商,还会对隐患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这样一来,员工当天排查上报的隐患有多少、分别在什么位置、整改情况如何,实时可查,一目了然。”邵波说。
报告隐患的目的是为更快消除隐患。江苏要求企业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认真核查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建立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做到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在危化品领域,我们督促789家‘一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企业将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与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深度融合,将发现的问题隐患全部录入信息系统,线上跟踪管理,实现整改闭环。”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危化处处长葛晓星介绍,监管执法人员加强数据分析应用,聚焦问题隐患集中发现的区域、部位和事项等,精准发力、集中整治。
南通市积极引导企业做好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后半篇文章”。位于该市的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隐患排查治理上不停留于一奖了之、一改了之,而是通过分析隐患报告数据,得出规律特点,形成制度性防控体系。
“对员工报告的隐患,我们分标识标牌、劳动防护、设备设施、违反劳动纪律、检维修(特殊作业)、消防设施6类进行分析统计,为后续制定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计划提供依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陈亚军举例说,2023年,企业40%的隐患集中在设备设施类,公司因此将这类隐患定为2024年排查重点,一方面要求设备部加大巡查力度、提高检维修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在使用设备方面的规范培训,确保发现异常后及时上报。“从2024年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来看,隐患数量明显减少,实现了预防在先。”陈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