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应急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锚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多维度推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思想引领强内核 安全文化筑根基
在强化思想引领方面,陕西省应急管理部门将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列为安全生产年度重点任务。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全省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职工实现定期安全培训全覆盖,培训聚焦《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重要法规。截至目前,已举办超 300场专题讲座,覆盖超 10万人次。各地宣教形式多样,榆林市开展 “安全文化进矿区” 活动,包含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展播、安全知识竞赛等;铜川市煤矿打造 “安全文化长廊”;陕煤集团部分矿井引入 VR 安全体验设备,推动安全理念从 ‘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二、制度体系保障 责任链条紧压实
制度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多部门制定《陕西省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细则》,明确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安全文化自评机制与报告制度,严格执行 “双带班下井制度”。在考核约束上,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与年度考核,对落实不力企业依法采取约谈警示、限期整改等监管措施。榆林市 “安全风险抵押金” 制度、渭南市签订《安全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等举措,有效倒逼企业落实安全责任。
三、科技为监管赋能 本质安全再升级
科技赋能监管成效突出。陕西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推动矿山安全监管智能化。全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及重点露天矿山实现安全监测系统全覆盖,关键数据实时接入省级平台。如咸阳蒋家河煤矿打造的“1116”智能管控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 30秒以内。针对特定矿山试点安装 “电子封条”,全省已建成 106处智能化矿井,高危岗位人员减少 40%以上。
四、社会共治深推进 安全监督网络全覆盖
社会共治局面逐步形成。省应急管理厅优化举报奖励办法,畅通举报渠道,对举报重大隐患或违法行为的个人最高奖励 30万元。2025年以来,通过举报渠道查实并督促整改隐患 120余项,兑现奖励 85万元。矿山企业设立 “隐患随手拍” 平台,建立 “安全风险申诉回应机制”,助力构建矿区与周边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发展格局。
五、培育标杆作示范 力促安全文化落地见效
此外,陕西省以 “绿色矿山” 建设为载体,培育安全文化标杆企业。通过评选 “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矿山” 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榆林郭家湾煤矿 “安全积分银行”、渭南蒲白矿业 “六六强基工程”、咸阳小庄矿业 “亲情助安” 等特色活动成效显著。全省已培育 18 家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3家正申报国家级示范单位。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称,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是长效工程,下一步将持续深化 “科技 + 文化” 双轮驱动战略,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推动矿山企业安全意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矿山安全生产防线。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