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冠县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坚持以安全执法促整改,以服务前置促提升的工作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高水平的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擦亮“营商之冠、安商之县”品牌。
创新体制机制,执法服务双促进。实行“局队合一”工作模式,县应急管理局划分5个执法组,片区化开展条块式综合性执法活动,下沉执法力量,实现了“进门一次”完成全部执法检查任务。同时专门成立县经济开发区执法中队,由县应急局和县经济开发区双重管理,实行派驻式执法,共同承担开发区安全监管任务,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取重点企业开展驻点帮扶,向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指导企业开展晨会、完善制度、开展演练等,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难题,培养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建设安全管理团队。全县共派驻驻点人员156名,派驻生产经营单位472家,完善规章制度726条,开展安全培训、警示教育、应急演练1072次,整改问题2985项。
创新监管模式,关口前移双提质。坚持事前告知,除突击检查和暗查暗访以外,在执法检查前制定检查方案,将重点检查事项、法规标准依据、检查时间安排向企业进行告知;坚持事中整改,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对照查出的事故隐患,逐项解释违反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容易造成的事故危害后果,隐患整改的措施和标准,确保隐患查出一个、整改到位一个,确保检查企业一次,安全意识增强一次。坚持事后培训,定期对执法检查发现隐患进行汇总梳理,对发生频次高的共性隐患,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指导企业从管理机制上避免隐患反复出现,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坚持“执法+专家”常态化,组成5个指导服务组,聘请安全专家对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县经济开发区辖区企业开展诊断式安全服务,将每周二确定为专家服务日,指导帮助企业排查现场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县域行业分布特点,分别在危化品、涉爆粉尘、涉氨、金属熔融等行业开展专家参与的专项执法行动,对重点部位、关键工艺环节开展两轮解剖式、诊断式安全评估,找准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形成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今年以来,共派出专家检查组128个,指导服务企业596家次,排查整改问题914处。深化执法数字化赋能,接入94台高空瞭望高清摄像机信号,对县域企业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对企业建设项目、室外动火、高空作业等高危作业行为和非法经营储存危化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视频巡查。建设安全隐患预警分析平台,将企业重点作业环节、设施设备等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平台,为企业量身打造89种违规行为算法,对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分析,并通过PC端或APP把报警数据推送至企业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查处销号,实现了对违规行为报警、推送和处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目前,已有35家企业接入平台,有效制止违规行为300余起,收效良好。
规范队伍建设,素质能力双提升。局党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将执法廉政工作作为局党委会和每周工作例会的必讲内容,定期组织执法人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以真实案例警示执法人员,树立“不能腐、不敢腐”的意识。开展廉洁家风建设,向职工家属寄送廉洁家风一封信,签订承诺书。开展执法廉政风险自查自纠,定期排查执法岗位廉政风险,向企业发放廉政告知书,倾听企业诉求,接受企业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树立安全生产执法队伍良好形象。设立执法业务大讲堂,每月组织执法能手讲解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法律法规,提升业务能力,法规标准,分享执法经验和感悟;每次专项整治行动前,由业务科室人员进行解读和任务分解,提高执法检查的精准度。每季度组织执法标兵,分行业开展示范式执法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本领,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做好传帮带。每季度由执法大队和政法科组织各执法组开展案卷评查,从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调查取证等方面,对各执法组近期卷宗进行盲评。对评选出的优秀卷宗,由执法人员进行讲评,以案释法。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内部通报,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监察综合水平,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执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