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2月16日,正月初七。天刚蒙蒙亮,一声哨响划破天际,驻扎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的国家隧道应急救援西藏队(以下简称西藏队)的30名指战员准时出操
远山白雪皑皑,四野寒风萧萧,清晨的青藏高原纯净、透彻。
西藏队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新组建的专业救援队伍,目前共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西藏队于2022年10月份进驻西藏,主要承担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的施工安全和西藏地区的应急救援任务。队伍基地设在波密县城边的一个仓库,距离昌都约500公里。
川藏铁路属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从四川盆地攀上“世界屋脊”,也是继青藏铁路之后,“世界屋脊”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营运,川藏铁路都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将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建设工程。
西藏队队长陈厚简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前后,他们都会组织人员到川藏铁路项目标段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这两个时间段事故风险较高,春节前我们将13个标段基本检查了一遍。当时有的标段已停工,现在复工了,我们还要再检查一遍。”陈厚简说。尽管山高路远,他们也要到现场检查一遍才放心。
向更高海拔挑战
早饭过后,陈厚简和几名队员开始准备预防性安全检查所需的物资。越野车的后备箱里,自热食品、火腿肠、巧克力等应急物资塞得满满当当。
“我们开展一次预防性安全检查,路途远、时间长,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一旦遇上堵车或被困无人区,首先要确保自身生存没问题。”陈厚简说,开展一次预防性安全检查大约需要一周,每次检查前他们都会制定详细的预案。
距离出发还有几个小时,陈厚简和队员们每人负重10公斤,开始进行10公里体能训练。“青藏高原海拔高,训练不能跟内地一样,切忌用力过猛。”陈厚简介绍,他们在周一、周四只跑5公里,周二和周五则要跑10公里。
为了尽快适应高海拔地区救援,西藏队除了改进技战术训练,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外,还适时组织队员到海拔更高的地区驻训。从海拔2800米高的波密县城开始,向3500米、4000米、4500米,再到如今的5000米,不断超越自己,向极限挑战。
“一次驻训至少一周,充分检验我们的体能和物资保障等能力。”西藏队副队长王辉告诉记者,2023年队伍进驻不久,他就参与了拉萨市一起矿山事故的救援。事发地点海拔高达5200多米,每个人都背着氧气瓶,但时间长了还是有点吃不消。那次救援让他们深切体会到高海拔救援带来的挑战,此后便经常性开展高海拔驻训演练。
夜行“天路72拐”
傍晚时分,夕阳的金辉洒满群峰。一切准备就绪,陈厚简和3名队员登车出发。
车辆时而在峡谷中蜿蜒前行,时而沿着盘山公路曲折而上,别有一番风景。
“但愿今天不堵车,堵车了就无心赏景了。”西藏队特勤中队战斗员朱源望着窗外的日照金山感慨道。据他介绍,因地质条件不佳及雨雪天气影响,山区公路经常需要维修,堵车时有发生。最容易堵车的路段,是“天路72拐”。
行驶至怒江大桥时,天色已黑,两侧山崖高耸,气温骤降。陈厚简和队员们拿出防滑链,将其安装在车轮上。
“前面就是‘天路72拐’了,有积雪和暗冰,弯多坡陡,即使安装了防滑链也要异常谨慎行驶。”陈厚简叮嘱驾驶员,“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
“天路72拐”是一条长达约15公里的盘山公路,垂直爬升近2000米,山顶是海拔4600多米的业拉山垭口。由于该路段过于险峻,因此经常限行,白天让货车通行,夜晚才允许小汽车通过
西藏队的队员们已经体验过好几次在沉沉夜色中,沿着七弯八拐的道路向上攀升的经历。驾驶员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车内没有人说话。车灯照亮前方一小段黑灰色路面,灯光之外是悬崖和望不到头的巨大山体。
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15公里的路,他们行驶了1个小时。幸运的是,没有遇到堵车。“每年3月到10月是西藏旅游旺季,现在不是旺季,堵车没那么严重。”陈厚简说,再过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川藏铁路昌都项目段了。
既查隐患又培训
2月17日早上,陈厚简一行抵达川藏铁路昌都地区施工现场。他们简单吃了个早饭,就马上与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对接,了解复工复产情况和施工进展后,便直奔施工现场。
快到隧道口时,朱源拿出无人机,扫描隧道口通行条件。旁边的一名队员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一旦发生事故,能尽快选择最佳救援路线。
进入隧道后,几人重点检查了应急物资的储备、维护以及隧道内应急系统、逃生通道、安全管理等情况。从隧道出来返回项目部途中,他们又查看了员工宿舍的用电安全和逃生通道情况。检查结束后,陈厚简和队员们将发现的问题隐患反馈给项目部,并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陈厚简说,排查隐患只是预防性安全检查的部分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内容是开展安全培训。除了常见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培训之外,他们还依托自身丰富的隧道救援经验,详细讲解了小导坑救援法,“把现场施工人员教会了,一旦发生事故,他们就可以进行先期处置”。
检查完一个标段,几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标段,吃饭就在途经的乡镇找个饭店解决。如果途中没有乡镇而是一片无人区,他们就吃后备箱里的应急食品。
“13个标段总长有五六百公里,全部检查一遍要一周左右。”陈厚简说,“通过此次预防性检查,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隧道内基本情况,为项目保驾护航更有底了。”
暮色苍茫、劲风扑面,几人向着下一个隧道口走去。在西藏这片热土上,高寒缺氧的严酷环境阻挡不了他们查险除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