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信息网网站!
www.yjaqfh.cn010-68373386
手机版
应急前沿
四川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实施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该水泵的额定功率是多少?扬程和吸水深度是否能够达到参数要求……”“该检测报告是否网上可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应急管理局会同区消防等部门开展基层防灾项目装备验收工作。

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次四川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涵盖了基层防灾、预警指挥和航空应急等多个关键领域。四川高度重视国债项目实施,特别是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由应急管理厅牵头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量化项目任务与目标,统筹推进基层防灾、预警指挥、航空应急等项目建设。全省21个市(州)同步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力量高效推进,并通过会议、调度、督导等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强化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地方筹资,建立动态跟踪和会商研判机制,组织业务培训并邀请专家授课答疑,有效解决项目难题,实现项目全覆盖督导。

着眼“大应急、全灾种” 因地制宜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请各位供应商严格遵守初验点仓库管理规定,入库登记,规范堆放货物……”在乐山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初验点库区,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各种装备的货车排着长龙等待入库接受验收。

乐山各地组织验收组严格对照采购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条款和检验报告等内容再次对货物进行了复验。针对特种车辆、救生仪器、侦测仪器、无人机、森林防火工具、特种照明设备、救援船艇等大型特种高精尖装备现场开展教学培训。

“为有效提升救援无人机在处置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我们准备在2月8日至3月15日,对全市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和市矿山救护支队的救援无人机操作人员,开展救援无人机培训及执照考证,通过‘理论+实操’的培训方式,参训人员将接受理论学习、模拟器训练及实操飞行训练,全面提升他们的无人机操控技能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利用无人机进行灾情侦察、物资投送等救援工作,从而提升我市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水平。”乐山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本次国债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着眼‘大应急、全灾种’,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对各地重点灾种所需装备进行购置,确保各项装备既实用,更常用。”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凉山州作为四川省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近期成功举行了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装备发放仪式。

凉山州为州、县(市)、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综合保障等5大类装备共计11176台(套)。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还引进了凉山州首艘空气动力船,该艇针对应急救援、重要水域勘探、施工、运输而设计,可在浅水区域、滩涂、冰面等环境行驶,是特殊水域应急抢险救灾的“利器”。

据悉,四川在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针对全省14个市级专职骨干应急救援队伍、181个县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及3047个乡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进行装备配备和能力提升,旨在补齐基层应急救援装备短板,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

着眼短板弱项 多措并举提升航空应急能力

“确定高度,匀速飞行,左手控制方向,右手控制速度……”泸州市应急管理系统2024年第十批无人机飞手取证专项培训顺利举行。培训以“单兵数字化、指挥可视化”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全域覆盖的通信保障队伍,以提升基层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在凉山州普格县,该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结合任务实际,扎实开展无人机飞行训练。严格按照“讲解原理,实操练习,经验交流”的要求,精心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无人机专业技术骨干为参训人员详细讲解了无人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飞行安全、遥控技能操作以及寒冷天气下的维护保养等理论知识,并充分发挥了“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能扎实掌握理论基础。

在实操环节,普格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坚持以实战为导向,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飞行进行了全面训练,重点练习了环绕任务地、定点悬停、定点环绕、镜头拉伸、视频传输和拍摄720°全景图片等关键技能。同时,模拟了人员搜救、火情勘察及多种突发情况,旨在锤炼参训人员在复杂飞行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训练结束后,参训人员还进行了深入的经验交流和问题剖析,确保训练成果得以巩固。未来,大队将继续加强无人机实操训练,探索研究热成像、红外夜视、喊话等新技法,进一步提高无人机技术保障水平,为应急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自然地貌横跨一、二、三阶梯,境内既有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也有海拔500米的平原,区域内高山、丘陵、平原交错。通信能力是四川应急救援能力的最大短板。

在航空应急能力提升方面,四川重点加强大中型无人机及任务载荷的配备应用,构建新质救援能力,为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区域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应急救援能力。

2024年8月3日3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区域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致使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间桥梁垮塌,造成车辆坠落和人员失联。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迅速调派1架大型无人机参与救援,为后期抢险救援提供了强力保障。

据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远程战略支援能力、中型复合翼无人机首达救援能力的优势,四川除了配备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救援平台1套外,还为市(州)配发16套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推动形成以无人机救援平台为基础的通信保障、灾情侦察、物资投送、人员搜救等新质救援能力,切实为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新技术 有力有序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走进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重点森林防火区、避难场所、应急队伍等关键信息。

“依靠乡镇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我们成功处置了一起火情。”黄舣镇应急办主任彭伟介绍,接到森林防火员上报的火情信息后,该镇立即通过平台,调取防火员实时定位,及时调派距离火点最近的应急队伍进行处置,从发现火情到成功扑火,前后仅用了半小时。

“通过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预警指挥项目、航空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四川在应急管理领域的一系列国债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省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和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四川应急管理体系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2024年,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积极开展国债项目建设。其中,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预警指挥项目覆盖了全省范围内的森林草原火险监测、通信保障、应急指挥等多个方面。在项目实施上,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和救援处置能力。通过部署森林草原火险综合监测站、视频监控平台和灾害风险视频监控终端,大幅提升森林草原火险精准感知和预警能力。同时,370MHz窄带集群通信固定基站和移动基站的建设,确保了灾害现场的通信畅通。北斗融合终端和卫星电话的配备,更是为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