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近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干部队伍,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负重奋进、锐意进取,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面对新征程上的新任务、新挑战,坚决落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应急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必须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到应急处置、灾后重建,都要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深化应急管理队伍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作为守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夜人”,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实际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要强化能力建设,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人才。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应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实战性很强的工作,加强能力建设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要建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具有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人才进入领导岗位,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效能。大力培养人才队伍,既要注重引进高层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也要加强现有干部队伍的培训和轮训,提升其应急处置、风险评估、灾后重建等多方面能力。要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应急管理事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要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减负和赋能,鼓励担当作为。基层位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也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基层应急管理干部承担着繁重任务,面临着较大压力。持续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眼睛向下,精准识别基层负担的根源,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整合信息资源等手段,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要注重统筹减负和赋能,通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工作。
守牢纪律红线,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全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坚决守牢纪律红线,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确保每一名应急管理干部都能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定期开展党纪法规学习、警示教育、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要深化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自觉把应急管理工作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全面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需要我们从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基层减负、纪律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迈上新台阶。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幸福安康是头等大事。2025年,我们迎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让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谱写应急管理新篇章,以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执笔:杨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