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2026年2月新《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施行,江西省立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以“制度筑基、科技赋能、培训提能”为主线,构建全链条落实机制,推动《规程》要求转化为安全治理实效,为南方地区煤矿安全转型提供“江西样本”。
一、政策宣贯先行 绘制落地“施工图”
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江西局组建专项工作组,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宣贯。2024年开展省级宣贯会4场,组织970名矿山“五职”矿长专题培训,将《规程》新增的灾害防治、智能开采等条款转化为“一矿一策”方案。针对萍乡、新余等主产煤区,采取“驻点指导+案例教学”模式,剖析典型事故与《规程》条款对应关系,推动合规要求嵌入生产全流程。
二、三级闭环管理 织密隐患排查网
将《规程》要求细化为68项检查指标,构建“企业自查、部门检查、政府督查”机制。企业推行“班班排查、日日调度”,关键环节实行“一票否决”;监管部门每季度联合执法,省级建立“红黄牌”预警,高风险矿井“每月一检”,智能化改造达标矿井减免检查频次。新余渝水区山南井通过三级排查整改通风隐患,成为首批“合规示范矿井”。
三、科技赋能升级 打造智能安防盾
以《规程》智能化要求为牵引,推进“机器换人、数智赋能”。萍乡安源煤矿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采掘面,实现割煤、支护无人化作业;全省推广“互联网+监察”系统,实时采集瓦斯浓度等23项参数,异常预警响应缩至15分钟内。针对《规程》水害防治要求,所有煤矿配备先进探放水设备,专项培训覆盖率100%。
四、精准培训提能 夯实人员安全线
构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江西专技学习网开设《规程》解读专栏,设60学时专业课程,涵盖煤矿通风、顶板管理等核心内容,累计学习超5万人次,学员考核通过率达92%;线下开展“师带徒”实操培训,挑选具有10年以上一线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创新“情景模拟考核”还原紧急撤离、瓦斯处置、水害防治等12类常见场景,考核采用“实操+理论”双维度评估,不合格者停岗复训,直至考核达标方可上岗,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五、信用动态监管 健全长效约束链
将《规程》遵守情况纳入安全生产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建立“日常巡查+季度评估+年度评级”机制,对一级信用煤矿给予项目审批优先、信贷利率优惠等倾斜政策,对四级信用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包括限制市场准入、暂停财政补贴等。目前全省26处煤矿完成评级,3处因落实《规程》到位晋升二级信用,2处因违规作业、隐患整改不力降级整改,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履责”转变。
下一步,江西将加快剩余矿井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采掘面无人化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全覆盖,完善“科技+制度”双重防线,定期开展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整治,确保2026年前实现煤矿安全水平质的飞跃,为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