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指导意见》为指引,构建起 “文化铸魂、制度固本、科技赋能” 的矿山安全治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从 “被动整改” 向 “主动预防” 转型。截至 2025 年 7 月,全区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一、高位统筹,战略布局筑牢治理根基
广西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战略全局,召开千人参战的动员部署大会,确立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核心理念。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 协同机制,明确理念引领、制度完善、环境营造、行为规范四维路径。某国有矿山企业将安全目标与生产指标同步考核,推动 “安全是最大效益” 理念落地,上半年实现零事故。
二、多维宣教,沉浸式文化生态全面渗透
创新 “线上 + 线下” 融合模式:依托 “广西应急管理” 新媒体矩阵发布 80 余条科普内容,《矿山避险 “黄金 100 秒”》视频引发行业热议;矿区设置 5000 余张标语海报,实现安全理念 “抬头可见”。某集团开发 “安全管理平台小程序”,员工通过拍照上传隐患即可累计积分兑换奖励,2024 年重大隐患发现量同比增加 30%。“专家进矿区” 活动开展 150 余场专题讲座,通过情景模拟让 7000 余名员工掌握应急技能,某矿业集团员工主动上报隐患数量增长 200%。
三、制度重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
推动 85% 矿山企业完成制度迭代,某大型矿业集团引入 “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实现风险隐患实时预警,隐患整改率提升至 98%。北流海螺建立 “隐患随手曝”闭环管理系统,2024 年累计整改隐患 1650 项,整改闭环率 100%。创新 “制度执行评估体系”,将安全制度落实与企业信用挂钩,倒逼某煤矿建立 “三线印证” 追责机制,杜绝探放水验收造假行为。
四、法宣入矿,法治思维培育全员自觉
开展 “矿山安全法治宣传月”,专业团队深入矿区解析透水事故等典型案例,结合《安全生产法》开展知识竞赛,吸引 4000 余名员工参与。某铜矿通过 “案例剖析 + 互动竞赛” 模式,使员工法规知晓率从 65% 提升至 89%,违规操作减少40%。建立 “宣讲 - 测试 - 复训” 机制,对合格率低于80% 的企业开展专项辅导,确保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五、长效护航,本质安全格局加速形成
系列举措推动 “三升三降”:员工安全意识、制度执行力、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三违” 行为、设备故障、事故隐患大幅下降。潞安化工漳村煤矿通过 “心理护航 + 亲情互动”,将家属安全寄语融入岗前仪式,员工主动遵章率提升 35%。未来将推广 “安全积分制”“安全文化示范矿山” 等创新举措,构建 “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员工参与” 的本质安全体系。
广西以文化为纽带,将安全理念嵌入生产全链条,形成 “制度刚性约束、技术精准防控、文化自觉践行” 的治理范式。某国有矿山负责人表示:“安全文化让员工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这是上半年零事故的根本保障。” 随着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深化,广西矿山正从 “安全发展” 向 “本质安全” 跨越,为全国矿山安全治理提供 “广西样本”。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