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黑龙江省应急管理部门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的指导意见》,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宣教融合等举措,推动安全文化从 “被动约束” 向 “主动践行” 转变,取得扎实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推进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制度是根本。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相关部门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锚定 “三年筑基、久久为功” 目标,引发《矿山安全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构建起 “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 闭环管理体系,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硬指标,形成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的工作格局,为全省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深化宣教,打造立体传播矩阵
为扩大安全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黑龙江省构建多维度宣教体系:组织专家宣讲团分赴鸡西、双鸭山等重点矿区开展 32 场专题培训,覆盖从业人员 1.2 万人次;“龙江矿山安全” 云平台累计吸引 50 万人次参与在线学习,通过微课堂、警示案例推送实现安全知识 “随时学、随地学”;在重点矿区建成 3 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5 个安全体验馆,将抽象安全规范转化为直观体验,推动 “安全第一” 理念融入日常。
三、突出示范引领,培育特色建设模式
选取 20 家企业开展试点,探索形成 “五型” 安全文化样板:学习型企业以培训积分制推动全员能力提升,责任型企业通过清单化管理明晰岗位安全职责,预防型企业依托风险分级管控筑牢源头防线,关爱型企业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凝聚团队合力,创新型企业以技术革新竞赛激发安全创新活力。典型经验的复制推广,为全省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四、推动科技赋能,构建智能防控体系
深化大数据与安全文化融合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建成矿山安全文化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全省矿山安全动态,创新 “安全文化指数” 评估模型,对 386 家企业实现精准画像;在试点企业推广 “安全行为智能识别系统”,实现风险隐患即时预警。科技手段推动安全管理从 “事后处置” 向 “事前预防” 转变,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 “智慧动力”。
五、坚持常态治理,巩固建设成果
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多措并举推动安全文化落地:开展制度 “废改立”,清理冗余条款、完善安全规程;举办操作规程比武,提升从业人员实战能力;推行隐患 “随手拍”,畅通全员监督渠道;组织亲情家书征集活动,以情感引导强化安全自觉。系列举措推动安全文化从 “墙上标语” 转化为 “行动自觉”,确保建设成效持续深化。
截至目前,全省矿山 “三违” 行为同比下降 28%,隐患整改率达 96.5%,示范企业实现事故 “零发生”。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通过出台《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标准》、举办首届安全文化论坛、建立 “红黑榜” 制度等措施,持续提升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为全省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筑牢精神防线。
(供稿:北京环球之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